close

鑽石是西方人最熱愛的珠寶,它堅硬無比、閃耀迷人。在西方人眼中,鑽石是財富,是愛情,也是一種成功代號。

翡翠是中國人最欣賞的珠寶,它溫婉通透、色彩豔麗。在中國人眼中,翡翠是地位,是靈韻,更是一種精神寄託。

如今的中國人也愛鑽石了,可是
 

翡翠在西方為什麼不太受歡迎?

 

1.筆者觀點

這個恐怕主要還是文化差異造成的。比如:國外的彩寶,後期人工優化的比較多,很多彩寶都進行過一些優化手段,用熱處理技術進行的改色注油等都很常見。這些優化的手段,國外消費者都是能接受的。但是中國與台灣,少有消費者能接受這樣的優化處理。你看大家對有紋有裂都這麼糾結,就知道對材質的天然性是有多重視了。另外,西方喜歡標準清晰的東西,比如等級森嚴的鑽石。翡翠沒標準,所以國外的消費者很難弄得懂,就沒辦法喜歡起來了。

鑽石和翡翠,誰才是王道?01.jpg

注油優化的祖母綠

 

鑽石有國際公認的4C說法,首先就是切工,切工的好壞直接影響鑽石的品質。大家注意到沒,鑽石原料再大,西方人也不會弄個花件出來,並賦予一定的意義。非萬不得已,永遠是按照圓形、公主方、梨形和馬眼形狀進行打磨。哪怕那個成品出來快趕上巴掌大了,鑲嵌在手杖上,也沒做花件、擺件或手把件什麼的。為什麼? 因為中國人對石頭賦予了人格化的詩意。我這裡用了詩意,是想說中華民族骨子裡其實是個浪漫的民族,看到竹子就能想到竹未出土先有節、虛懷若谷、節節高升等,既有吉祥的含義,更有士大夫的精神。中國人欣賞玉器,更願意結合石頭本身的優缺點,加上精美的做工來表達自己的意願,人石合一,天人合一。

當然,西方人對翡翠蛋面並豪華鑲嵌的東西也很喜歡。看看國際頒獎禮被西方明星青睞的翡翠首飾,注意,幾乎都是翡翠蛋面且鑲嵌類的東西,並沒有中國人比較喜愛的花件和鐲子。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為什麼現在高品質的翡翠蛋面價格都天上去了。至於中國人最愛的白玉,和田玉,西方人幾乎不玩吧。

總結來說:東方人不接受再優化,西方人不接受沒標準。這個就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造成的了。
 

鑽石和翡翠,誰才是王道?02.jpg

Hope鑽石
 

鑽石和翡翠,誰才是王道?03.jpg

翡翠飾品(圖片來自網路)

 

2.網路觀點

中國玉文化的參天大樹上有兩個分支,一個是和田軟玉,一個是翡翠硬玉。和田玉和翡翠的特性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氣質,這在世界各國中是絕無僅有的。

中國人寵愛翡翠是一種文化結晶,因為它是皇親國戚的服飾佩戴物,也常作為獎賞還與封官相關,翡翠簡直就是富貴逼人的代名詞。

翡翠產地在明代以前屬中國雲南永昌府管轄,直至清代才歸緬甸。翡翠雖早就進入中國,但王公貴族一直將和田玉視為唯一真玉,把翡翠等都視為假玉。直至乾隆皇帝這位真正的愛玉人,才將翡翠視為傳世之寶。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寫到:自己小時候人們並不把翡翠當玉,只是強名以玉耳,直至年長時翡翠已價遠出真玉上矣

老外愛較真,翡翠沒有四四方方的參考標準,老外沒辦法按完全機械的模式衡量其價值,所以也就不能成為國際市場主流。而且翡翠產自亞洲,亞洲人不具備壟斷性,精明的老外希望多賺亞洲人的錢但不希望亞洲人賺自己的錢,所以也不愛推廣普及翡翠首飾。

西方多是海洋文明,開放外向,所以更喜歡閃閃發光的東西,而東方人的大河文明更喜歡玉這種內斂的東西。老外不是不喜歡玉,只是不像國人那麼喜歡而已。他們對玉不感冒的原因是他們不知道玉在中國有著不同尋常的象徵性意義。
 

鑽石和翡翠,誰才是王道?04.jpg

千禧之星鑽石
 

鑽石和翡翠,誰才是王道?05.jpg

翡翠 (作者:王煜鈞)

 

3.東西文化之差帶來的審美之異

鑽石美得張揚,翡翠雍容溫暖。西方人講原則,東方人講人情。

鑽石最美之處在於它強烈的光芒,極高的折射率和色散值使白色變得五顏六色,這就像西方人咄咄逼人的外向性格。翡翠最美之處在於它的溫柔和其中富有生命的綠色,像東方人內向含蓄的性格。

鑽石是單一礦物,容不下一點點瑕疵,像西方人是非分明,一切以邏輯哲理為原則,沒有絲毫含糊。翡翠由成千上萬的微小礦物組成,包容度極強,像東方人一切以中庸為根本。

鑽石的硬度高卻韌性不足,稍有磕碰容易沿解理裂開。翡翠是硬玉,但硬度與其他彩寶相比並不高,好在韌性強,可被加工成各種形狀。

鑽石一直被當成是愛情與永恆的象徵,但我卻始終覺得,翡翠玉石也能代表愛情。翡翠硬度高的同時具有一定的韌性,能加工成各種形狀,且具有包容性,如兩個人的相處,要知道相互退讓與包容。
 

鑽石和翡翠,誰才是王道?06.jpg

現代設計的翡翠珠寶

 

4.與其一爭高下 不如強強聯手

內斂了很久的中國人現在也不那麼含蓄了,似乎也在變得張揚起來。鑽石是寶石極至,翡翠是玉中之王。其實翡翠可以成為東西方珠寶的融合點,一面繼承了中國玉文化可容山川萬物於方寸之中的能耐,另一方面也可以像寶石一樣加工成各種便於鑲嵌的部分,與其他貴重金屬、鑽石等寶石一同被加工成現代首飾。如何在保留好中國玉石雕工和驅邪納瑞的文化基礎上,再結合西方珠寶設計加工之長,正是我等新時代中國人的大好機會。

 

(原文作者張瀝升 本文經TGI編輯整理)

同濟寶石 版權所有

 

資料來源:同濟大學寶石教育中心

FB.jpg silis 席麗詩寶石藝術

 

 

 

 

arrow
arrow

    席麗詩寶石藝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